初審編輯:王爽愛
責任編輯:馬震
你是否會因為記憶力減退、經常忘事,而擔心自己有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?老年癡呆被形容為“比死亡更可怕的死亡”,它的發病率正在逐年攀升。統計數據表明,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,老年癡呆患者已超過1500萬。那么,哪些人更容易患老年癡呆呢?
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,患慢性病的人更容易癡呆。巴黎大學的學者采用了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WhitehallII的數據,涉及10095人長達30年的健康數據,分析患慢性病與老年癡呆發病率之間的關系。研究中慢性病范圍包括13個病種,分別是:冠心病、中風、心力衰竭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癌癥、慢性腎病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肝病、抑郁癥、精神障礙、帕金森病和關節炎/類風濕性關節炎;加衅渲腥我2種或以上,即為患有多種慢病。分析結果顯示,中老年人(≥55歲)患有多種慢病與老年癡呆風險提高136%有關。也就是說,發病年齡越早,與癡呆癥的關系就越緊密。
由此可見,想要防癡呆,預防慢性病很重要。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預防慢性病在飲食中需要注意的事項,總結起來,請大家務必記住這6組數字!
12種:每天吃全種類
常常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,“吃什么食物抗衰老”“吃什么食物降血糖”……實際這是一些認識上的誤區。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,靠一種或簡單幾種食物是難以滿足人體需要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按照合理比例,盡量廣泛地攝入各類食物。除了烹調油和調味品,膳食指南建議應攝入每天12種以上、每周25種以上食物。其中的具體推薦標準有:
谷類、薯類、雜豆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3種以上,每周5種以上;
蔬菜、菌藻和水果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4種以上,每周10種以上;
魚、蛋、禽肉、畜肉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3種以上,每周5種以上;
奶、大豆、堅果類的食物品種數平均每天2種,每周5種以上。
25克:吃夠膳食纖維
膳食纖維對包括2型糖尿病、中風、肥胖等多種慢性疾病有預防作用。燕麥、蕎麥、綠豆、紅豆等雜豆和粗糧,以及海帶、魔芋和新鮮蔬菜等都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。
在食用量上,早餐吃25克燕麥,午餐吃雜糧飯,或者將主食的一半換成一小塊紅薯,晚餐減少精細主食、搭配一根玉米,再加上全天2盤綠葉菜和一個水果,基本可滿足一天膳食纖維的需要量。
300毫升:吃夠奶制品
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,含鈣量較高,且利用率也高,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,鈣在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方面有獨特的作用。
建議保證每天300毫升的奶及奶制品的攝入。
25克:吃夠大豆
食用大豆有助于預防多種慢性疾病。大豆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與動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。大豆卵磷脂有促進肝中脂肪代謝、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。大豆中的植物固醇能夠抑制動物膽固醇的吸收,大豆異黃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。
在量上,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吃大豆25克(生重)及以上,具體到豆制品的重量的話,就是25克大豆相當于72克北豆腐、140克南豆腐、365毫升豆漿、175克內酯豆腐、55克豆腐干或者40克豆腐絲。
250克:吃夠谷物
谷類是膳食能量的基本來源,應成為我們每日膳食的基礎。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物生重250-400克,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-150克,薯類50-100克。
1斤:蔬菜、半斤水果
推薦紅、黃、深綠的蔬果
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。建議在食用多樣的原則指導下,多選用紅、黃、深綠的蔬菜和水果,因為它們是胡蘿卜素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。為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,建議一般成人每日進食生重1斤的蔬菜(作為正餐)和1-2個拳頭大小體積的水果(凈重200-350克,作為加餐)。
初審編輯:王爽愛
責任編輯:馬震
濟寧市太白樓路是主城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,為有效改善太白樓路極端天氣積水,在征求專家和市民意見的基礎上,確定改造提升排水管網,同時實施道路提升、市政配套設施建設。改造范圍西起建設路,東至琵琶山路,全長890m,道路紅線寬40m,主路寬20m,雙向六車道。[詳細]
疫情防控人人有責。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,為切實做好全市茶社、酒吧、餐飲單位內設棋牌類場所疫情防控工作,防范人員聚集造成的疫情傳播風險,現請您立即行動起來,并做好以下各項工作。[詳細]
3月16日,2022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出爐。2022年2月份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,二三線城市環比持平或下降。山東納入統計的4個城市中,濟南、煙臺新房價格相比上月略有上升,青島和上月持平,濟寧則繼續降價。在二手房價格方面,濟南[詳細]
根據天氣預報情況,為保障廣大市民用暖需求,經市委、市政府研究決定,濟寧中心城區(含任城區、兗州區、濟寧高新區、太白湖區)2021一2022年度采暖期集中供暖時間統一延長至2022年3月25日0時。[詳細]
2022年3月11日,山東濟寧,京杭大運河微山段大量的船只穿梭于運河之上,一派繁忙運輸景象。[詳細]